Google推出Genkit Go 1.0,这是其在Go语言生态开源人工智慧应用框架。Genkit Go 1.0已进入可部署于生产环境的阶段,官方也承诺会在1.x系列维持API相容性,既有程式码能随后续小版号更新持续编译与执行。同时,Google也释出genkit init:ai-tools命令,供开发者将人工智慧程式设计助理直接整合至开发流程。
Genkit是一套专为建构全端人工智慧应用而设计的框架,提供统一介面以存取多家模型供应商,并支援多模态内容、结构化输出、工具呼叫、RAG与代理式工作流等功能。对Go社群而言,最大特点是透过Flow这一概念,将人工智慧应用封装为型别安全的函式。开发者可利用Go struct定义输入输出,并结合JSON Schema进行检验,确保生成结果能以既定格式回传,降低资料不一致或解析错误的风险。
Flow在Genkit中是一个具名的函式单元,内部处理提示词与模型推论,外部则可作为HTTP端点提供呼叫。这样的封装方式让人工智慧任务具备可测试、可观测与可部署特性,与一般服务元件接近,方便版本管理与执行轨迹检视。开发者可以将Flow视为应用的逻辑单位,方便在专案中组合或重用。
模型支援方面,Genkit Go提供统一API与外挂机制提供多家模型供应商选项,包括Google Gemini/Vertex AI、OpenAI,同时支援OpenAI相容端点,因而可连接像Ollama等相容服务,要使用Anthropic Claude,可透过OpenAI相容端点或社群外挂整合,一般情况,开发者仅需调整模型名称或设定即可在不同供应商间切换,维持程式码结构稳定。同时,工具呼叫功能让模型能以结构化方式存取外部服务,例如定义查询天气的函式与输入格式,再由模型在生成过程中呼叫,将模型推论与后端逻辑清楚分离。
开发者可用CLI启动本机应用并呼叫视觉化介面,让开发者互动测试Flow、调整提示词与模型设定,或追踪详细的执行流程,包括延迟、Token消耗与成本。安装方式简单,macOS与Linux用户可一行指令就完成安装,Windows则可直接下载,整体工作流程与Go的原生开发习惯相容。
新增的genkit init:ai-tools指令则针对人工智慧助理整合,能够自动检测既有设定并安装Genkit MCP伺服器,提供常见工具如查询文件、列出Flow、执行测试输入与撷取执行追踪(Trace),并产生GENKIT.md文件,说明不同语言与工具的整合方式。目前已支援Gemini CLI、Firebase Studio、Claude Code与Cursor,其他工具则可透过通用选项整合。
下一篇
返回列表